【黄梅戏之家】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扫一扫,快捷登录!

搜索
关闭
查看: 0|回复: 0

浅谈戏迷在戏曲传承中能够发挥的作用

[复制链接]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性别
注册时间
2012-6-12
最后登录
2024-5-10
在线时间
1786 小时
积分
0
QQ
居住地
安徽省 安庆市 大观区 集贤路街道
发表于 2021-12-30 01:1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合肥市黄梅戏戏友协会  晨映

  戏迷队伍的不断成长和壮大,印证了中华戏曲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良好势头,仍然在持续升温。而且,伴随着这种升温态势,业余戏迷界的整体演艺水平也同步获得了显而易见的提高,甚至涌现了在戏迷基础上成立起来正规建制比较专业化的演艺团体,以及研究机构。由此,对弘扬和推动中华戏曲传统文化进一步实现可持续性的发展繁荣,起到了较好的推波助澜作用。去年十月,习近平在勉励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回信中指出,“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瑰宝,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推而广之,总书记所强调的这个“关键在人”,应该指的是更大范围的,包括戏曲专业工作者和广大的戏迷朋友,在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增强群众文化自信的历史进程中,要主动发挥积极的责任担当。

  那么,戏迷在戏曲传承中究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戏迷源自观众,这是各类演出市场最常见的现象。初略统计,一场演出下来,扣去一部分获得赠票的观众数,戏迷的占比应该是最高,约为七成以上。另一个因素是,戏迷至少相当于对戏曲一无所知人员,比较容易懂戏,传播戏曲。也就是说,戏迷的大量存在和推崇,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根本意义上的票房收入。记得几年前有个戏迷组织在出发香港展演仪式上,文华奖、梅花奖得主、安徽省黄梅戏剧院蒋建国院长就很感慨的说,戏迷是水,专业院团是鱼,鱼儿离不开水,专业院团与戏迷之间是一种鱼水关系,必须得到呵护和发展。

  近年来,在各地文化市场普遍大繁荣的大好形势下,业余戏迷界更显得日趋活跃,规模不等的中小型剧团、小剧社在各地城乡星罗棋布,而且,在皖、鄂、苏、湘、津、京等地最为兴盛,逐渐发展成为行业性领头羊的戏迷协会(组织),较好的营造了火爆的群众文化氛围。他们不仅可以正常复排《女驸马》、《天仙配》、《罗帕记》等传统大剧,而且,还涉足于现代题材反映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伟大成就的新剧,展现了主动性的强势作为。

  更有甚者,一些具有地区代表性的戏迷组织,更是成为助推戏曲传承,发展和繁荣地方文化事业的中坚力量。他们甚至可以承担或分解一部分政府或专业院团的运营功能,而且,有的在这样创新型文化传承中初步尝到了甜头。某种意义上说,当今戏曲文化传承已经离不开戏迷这支看似弱小实则宏大的生力军,他们频繁地活跃在各大舞台或银屏,甚至与专业演员分庭抗礼。如何保护和协助这支队伍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是个迫在眉睫地摆在我们的各级文化主管部门和专业院团面前的现实问题。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上传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