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团简介:
池州市黄梅戏剧团由原池州地区文工团改建,始建于1970年。现有演职员48人,多系科班出身。其中国家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10人,中级职称人员20人,有8人被中国戏剧家协会接纳为会员。
池州市黄梅戏剧团在四十多年的演艺生涯中,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所到之处,多种报刊、媒体、曾多次载文报导,发表剧评和专访。无论是演出质量抑或演出作风,都获得了较高的评价。曾有多人多次被中央及省电台、电视台录音录像,出版专辑。先后参与拍摄了诸如《女驸马》、《拉郎配》、《寻常人家》、《红色回忆》、《三下槐荫》等电视剧。在多种赛事中,帅来姣、鲍美玉被列为1982年省黄梅戏十大新秀;1987年,安徽省首届中年戏曲演员大赛中,李守强、郑晓霞、帅来姣分获二、三等奖;1995年、1999年、2006年,池州市黄梅戏剧团创排的《醉青天》、《候选主任》、《接班》在省小戏调演中获银奖、演出一等奖、演出综合二等奖;1996年,在“黄山杯”安徽省黄梅戏青年赏大奖赛中,胡杰、汪菱花二人双双夺冠,并列十佳第一,杨满生同志获新苗奖;1998年,胡杰同志获“首届黄梅戏严凤英奖”银奖;2006年,在全省“五朵金花、黄梅新秀”大奖赛中,曹安群同志获新苗奖。2008年,应“小崔说事”栏目组的邀请,杨满生、徐芳兰赴西双版纳参加了央视春节大联欢节目的拍摄,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池州市黄梅戏剧团新编创作的大型历史传奇黄梅戏《魂断杏花村》及根据传统黄梅戏《蔡鸣凤辞店》改编的《卖饭女》获得专家和观众的一致赞誉,分别荣获第七届中国映山红戏剧节剧目金奖和剧目银奖,其主演王勇前、汪菱花或表演金奖,杨满生、刘秀丽获表演银奖。2004年10月,剧目《魂断杏花村》被文化部调北京汇报演出获成功将。2006年池州市黄梅戏剧团新编大型黄梅戏《雾里青传奇》参加在安庆举行的“中国安庆第四届黄梅戏艺术节”展演获金黄梅奖,演出实况由中央电视台录制并多次播放,同年由安徽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2007年获安徽省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2007年根据传统黄梅戏《小辞店》改编的大型清装黄梅戏《商女春秋》参加安徽省第八届艺术节展演,获演出三等奖,受到业内专家和观众的好评。2011年7月,池州市黄梅戏剧团受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东视七彩戏剧以及安徽人民广播电台的邀请,参加第189期“星期戏曲广播会”,在上海市具有百年历史的兰心大戏院举行“千里莺啼杏花丛”专场演出。此次演出取得圆满成功,来自上海以及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和戏迷朋友都赞不绝口。
池州市黄梅戏剧团小剧场是一座多功能小型剧场。座落在池州市建设西路73-6号院内,交通便利,是池州市唯一的涉外旅游定点演出场所。总建筑面积1140平方米,其中舞台、观众厅使用面积400平方米,最多时可容纳观众300人。音响、灯光设备齐全,电容量达100KW。拥有进口音响设备一套、数字调光控制系统一套,并配有三色舞台字幕系统、舞台效果专用设备等。还配有贵宾休息室、化妆室、更衣室、冷热通风设备等相关配套设施。可安排各种中、小形式的演出和中、小型会议,也适宜做录音、录像、拍摄MTV节目制作的场所。
剧照欣赏:
《小辞店》剧照
《雾里青》剧照
剧团新闻:
2014年池州市黄梅戏剧团努力开拓演出市场,精心培养演艺人才,积极推动文化旅游繁荣发展,全力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在各类专业赛事及艺术奖项的评选活动中,均获得了很好的成绩,艺术成就和社会影响力稳步提升。
2014年,池州市黄梅戏剧团完成演出190余场,观众人数17万人次;创作排练大型传统黄梅戏五本、池州地域节目及综艺类节目十余折。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快乐戏园·池州行》专题节目及“杏花梦·农耕情”池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现场直播中,市黄梅戏剧团共有20档节目参与录制。在2014全省小戏、折子戏调演活动中,池州市黄梅戏剧团参演剧目《告洞房》荣获“优秀剧目奖”,演员荣获二、三等奖。在第四届“黄梅之星”全国黄梅戏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中,池州市黄梅戏剧团选手胡凤获“黄梅新星”奖,填补了剧团该奖项的空白。
黄梅戏源自民间,根在基层。池州市黄梅戏剧团始终强化群众观念和责任意识,通过送戏下乡等形式,努力营造新农村良好文化环境,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2014年池州市黄梅戏剧团送戏下乡110场,圆满完成了演出任务。思想性与艺术性、观赏性与群众性并重的剧目,深受群众喜爱和好评。
如果需要更多了解,可以点击:在线交流
更多剧团信息,咨询电话:151-5626-8521